黄火青靠边站,每月发60元,给陈锡联写信希望安排工作,结局怎样

发布日期:2024-06-01 0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1969年,在辽宁省一个小城的古老寺庙里,有一位年届花甲的老者,日复一日地忙碌于寺庙周围的园地,播种、浇水、除草。

常常他静坐在寺庙门前,宛如一尊守望岁月的雕像。周遭有人看守,不容外人靠近。

邻里百姓纷纷议论纷纷,传闻这老者曾是位高官,却未知其职务之伟大,亦未知是因何过失,竟在这寥寂寺院里安家了三四个春秋。

小城百姓心生好奇,时常在闲聊茶余饭后推测这位老者的身份,纷纷猜测他是何许人物。实际上,他正是昔日辽宁省委的首任书记——黄火青。

一、回顾黄火青书记提及建国功臣,人们首先想到的常是1955年受封的开国将帅。然而,在新中国立国征程上,还有许多未受封的伟大革命家。

他们的付出与那些将帅们相较,毫不逊色。而黄火青便是其中之一。作为一位革命家,他除了怀揣坚定信仰外,毕生都在为大局着想,甘愿冒险。

1901年,黄火青诞生在湖北枣阳的农家,家庭可谓革命家族,他与兄弟姐妹们早早投身革命,并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30年,他从苏联归国,成为中国工农红军14军一团的政治委员。长征途中,他为维护大局,避免红军分裂一事,付出了巨大牺牲。

当时是1935年6月,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草地会师。黄火青所属红一方面军红9军团,被调配至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,改编为红32军。

左路军领导者张某计划另起山头,意外地修改北上计划,准备南下川康边,并准备发动一场清除运动。

然而在计划未启动前,消息泄露,右路军率先北上。黄火青担任32军政治部主任,与保卫部长卜盛光,以及原红一军的干部,对张某及其人鼓吹毛主席、南下行动深感不满。

他们找到黄火青,说:黄主住,带着我们离开,去找中央红军。在危急关头,黄火青深思熟虑,心知如果自行领队离开,原红一军必将陷入分裂。

他又考虑到,一来因为缺乏电台,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,二来朱老总仍留在左路军总部,情况本就危险,如再离开,朱老总将更陷危境。

为着眼全局,黄火青成功说服红一军的几个团长,选择随左路军南下,避免了红四军的一次分裂,自己也因此险些丧命。

后来,红四方面军在战胜了张某分裂红军的阴谋后,最终与红一军胜利汇合。他再次为了全局考虑,让自己痛感终生。

红一、红四方面军会师后,在朱老总的住处,陈赓得知了黄火青在红四方面军时的遭遇,当时对黄火青说:与我同行吧!

从黄火青的角度来看,当时他想重新加入红一方面军,毕竟红四方面军留下的印象并不好。然而,他又转念一想,红一、红四方面军已经会师,此时再返回红一方面军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,甚至可能影响到团结。

为了全局着想,他再次选择留在红四方面军,随着由红四军组成的西路军向宁夏戈壁挺进。然而,他没想到这一次的选择让他晚年都无法释怀。

当时红军计划从宁夏到新疆,但没料到胡宗南的部队阻断了东部红军与西征红军的联系。西路军在茫茫沙漠中孤军奋战,陷入生地陌生的境地,与当地的马家军激战,几乎全军覆没。

最终,仅剩下400多人,黄火青在九死一生的境地中,依靠坚定的信仰,仅凭一张地图和指南针,引领着西路军的残部走出了祁连山。

尽管这一次他侥幸走出了祁连山,但西路军的惨烈经历让他对留在西路军的战士们充满了深深的愧疚。

在抗战期间,他听从党的安排,留在新疆工作,担任新疆反帝民众联合会秘书长。他组织了抗日募捐,为抗日前线捐出了20万件皮衣、322万元大洋、152万元法币,同时在阿克苏主政,取得了农业、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他先后担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副书记、军区副政委、热河省委书记等职务。

二、靠边站1949年1月,天津解放前夕,黄火青被任命为天津市委副书记,接管天津市。当时,天津作为一个相当规模的城市,拥有三万多家工商业户。加上国民党的逃亡,社会面临巨大混乱。私营企业几乎全部停工,社会动荡不安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黄火青和同志们来说,党能否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,妥善管理,是一次巨大的考验。黄火青及其同志们认为,要稳定社会秩序,首先要恢复和发展生产。

于是,黄火青提出先深入基层,进行调查研究,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。按照这一战略,黄火青迅速稳住了天津的局势。

不久之后,为了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,市委成立了市总工会,并决定由黄火青兼任工会主席。担任工会主席后,为了了解工人的状况,他经常在节假日邀请工人到家里做客,与他们聊天、打牌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人们将他的家视为自己的家,想来就来,甚至在晚上赶来时,直接在他们家的沙发、地毯上将就一夜。

为了方便工人们找到他,黄火青索性撤掉了自家门前的警卫。这样一来,他成了工人们的知心人,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黄主席。

1952年,黄火青被任命为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,肩负起全面开展工作的重任。他领导推动了三反、五反运动,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。

他集结了那些资本家,让他们融入政治理论学习,使他们清晰了解当前形势,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大多数资本家都主动放下了过去的负担,积极投身其中,有的成为了厂长、经理或人民代表,社会所有制的改革得以迅速而顺利地完成。

因着卓越的工作表现,1958年,黄火青被调往辽宁省担任省委书记。相较于管理一个市,辽宁省的规模更大,这使得黄火青一时间从市级管理者转变为省级管理者,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

在辽宁工作期间,黄火青将在天津积累的工作经验应用于实践,继续发扬他的务实精神。他首先深入各地区实地考察,了解当地情况,并总结出先进的经验,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

他积极推动农业和水利设施的建设,为辽宁省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然而,由于长时间的辛劳工作,加之不规律的饮食,黄火青的胃病变得相当严重。

到了1965年,黄火青的胃病再次发作,疼痛难忍。于是,他匆匆赴北京进行治疗,却在检查中惊讶地发现自己罹患了胃癌,需要进行手术。

医生告诉他:首长,您不能再继续工作了,至少需要休养两年。为了尽快康复,又不耽误工作,他主动让出领导职务。

然而,到了1967年初,文化大革命爆发,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然打破。一个会计举报了他,称他奢侈浪费,不节俭。

当时,各省级领导都受到了冲击,中央为了保护这些老革命,将他们集中到北京学习。然而,黄火青当时尚未看清形势,认为事态不大,仅在沈阳停留一天,却意外地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。

从那时起,这位省级领导就被边缘化,停职达13年之久。

三、无回音的呼声1969年,黄火青被下放到辽宁市的一座小城,寄住在一座寺庙里。在这里,他的生活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但除了行动受限外,其他方面还算顺利。每月有60元的生活费,这是因为他的胃病,只能进食细粮。

平时,他无所事事,感到非常无聊,只能打发时间种植各种蔬菜和粮食。一生都忙碌于工作的黄火青,在失去工作的日子里,仿佛比得上大病更难受。他常常独自坐在田间,凝视着天空,整天不言不语。

妻子看到他这样,心里十分难受,对他说:老黄啊,你能不能给上级写封信,把现状告诉他们,我担心你承受不住。

听到妻子的话,黄火青看着妻子渐显苍老的面容,叹了口气说:我一生坚持的原则是不能越级反映情况。妻子急道:现在都这个时候了,还顾虑这些?黄火青沉默片刻,然后说:好吧。

他让妻子取来纸笔,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陈锡联写了一封信。在信中,他希望陈锡联能够帮助自己弄清状况,重新安排工作,即便只是做一颗螺丝钉也在所不惜。

最好的情况是能够与陈锡联见面,进行面对面的交流。如果不行,派人前来交谈也可以。他表示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工作了,问题迟早需要解决,不能一直这样拖延下去。

写好信后,他让妻子将信寄出。然而,发出去的信犹如石沉大海,没有听到一点回音,这让他非常不甘心,于是他又一次继续写下去。

有一天,他与儿子黄毅诚相遇,听到儿子说自己一直未收到家信,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信一直被拦截,根本没有寄出。

1974年,王震亲自到沈阳通知他一起共进晚餐,明确表达要为他挺身而出,在公开场合支持他。

黄火青见到王震心情激动,本想跟随他去北京,但听到王震情况也不容乐观时,他选择憋下这番心事。

不久后,王震回到北京,周总理亲自询问辽宁省革委会:黄火清有何问题,为何不安排他工作?革委会回答:难以安排,要不让他到丹东市担任书记?最后的回复是:如果难以安排,也可去吉林或黑龙江。然而,最终依然没有结果。

1975年,中央将他调到北京休养,与此同时,辽宁省革委会通知他去担任副主任一职。

他看到通知上用通知而非任命,与其他同被任命的同志不同,感到受到了不尊重,毅然拒绝了这次任命。

四、英烈晚年随着春风拂面,1978年,黄火青终于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。已经年届77的他再度履新领导职位。

怀着重新投入事业的热情,他踏入检察院。然而,他发现检察机关在运动冲击中基本上陷于瘫痪状态。

该何去何从?首要任务是重建与整顿。他从提升职工思想和队伍建设入手,使检察事业重新焕发生机。

尽管自己在外工作,他始终没有忘记培育他的故土。晚年之际,思乡之情日益沉重。他亲自给家乡领导写信,了解家乡建设状况,有人从家乡来,他也会亲自交流。无论书信还是面谈,他都表达对家乡的期望,为其建设提供建议,催促加快脚步,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每次他都强调,他的建议只是参考,可行性仍需依赖家乡领导,调查研究,切实出发。在他的支持和关心下,家乡修路、建电站,水利设施也有了很大发展。

黄火青对革命的激情也影响了家庭。早年他带领兄弟姐妹参与革命,中晚年他支持儿子加入革命。

黄火青是儿子黄毅诚生命中的楷模。他教育儿子,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,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才能赢得人心。

水可载舟,也可覆舟,必须顺应人民心声,革命事业才能持久。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,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革命事业。这一家两代人,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见证了中国奋斗崛起的历史征程。

1982年,年逾古稀的黄火青自觉将领导职务传承给新一代,随后步入中顾委,担任中顾委常委,并度过晚年生活于北京。

1999年,杰出的革命家黄火青辞世,享年98岁,他的崇高精神将不断激发我们迈向未来。

红四方面军王震朱老总黄火青陈锡联发布于:四川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